千年技艺、**传承。苗族银饰品的种类很多,银冠、银珈、项圈、披肩、项链、牙签、髻簪、耳环、手镯、戒指……从头到脚,无处不饰。苗族银饰不仅瑰丽多彩,且**丰富的精神和文化内涵。以其中一种*特响铃为例,无论项圈、挂牌,还是吊牌、围腰吊饰等,时常都佩有响铃,彰显了苗族几千年迁徙史遗风。
每当人们观看《多彩贵州风》节目或电视台播放的贵州民族舞蹈,让人印象*深的,除了姑娘们的翩翩舞姿和原生态的歌声,还得数她们身上银光闪闪的众多银饰。
有着“中国银匠村”之称的雷山县控拜村,就有一群一辈子对银饰孜孜不倦的执着银匠艺人。
控拜村***非遗传承人杨光宾是银匠世家第五代传人,打制银饰工具极为简陋和古朴,一把铁锤,一盒锥子,一根铜管,一个土风箱,就是这些简单的工具,演绎了苗家人千年来的银饰锻造技艺。
杨光宾说,当地的银饰制作工艺的历史可追溯至400余年前,控拜银饰的造型、花纹和布局对称均衡,图案各异,粗犷中见精细,形成了*具控拜苗族风格的装饰艺术。
控拜村由上寨、中寨、下寨三个部分和新寨组成,有200多户人家,1000多人;全村近**村民,都有一身过硬的银饰加工技艺。村里的银匠一般都是子承父业,传男不传女,世代相袭。农闲时,大部分的村民都会外出走村串寨为别人加工银饰。由于技艺好,经常出现在某个村一接就是十天半月的活。
时下,对于“工匠精神”的诠释,几乎是以瑞士制造为蓝本:“瑞士制表商对每一个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块手表都精心打磨、专心雕琢,他们用心制造产品的态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维和理念。在工匠们的眼里,只有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制造的一丝不苟、对**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
代代相传的贵州银匠同样如此:对他们来说,工作当作**的手段,更是一种执着,是对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的精神。几**的沉淀积累,无疑就是份量十足的工匠品牌典范。如今,贵州的银匠高手们凭借过硬的技艺,不仅在国内赢得了良好“口碑”,还成了各方争*的“特殊人才”和“镇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