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银饰无疑是一块沉甸甸的民族文化瑰宝。不过,在相当一段时间,人们仍然处于“守着宝山过着穷日子”的窘境,令不少民间高手们黯然神伤。
然而近年来,在多彩贵州风的吹拂下,贵州旅游业的日渐*热,给银饰品加工也带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年轻一辈初尝“甜头”后赫然意识到:老祖宗传承下来的“传家宝”是一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矿”。
雷山县西江镇麻料村村民李光金凭借**“*门绝活”,带着两个儿子在锦屏县开了间银饰铺面,生活越过越红*。银匠黄培银不仅在雷山县城的银饰铺打制的同时,还每年抽时间前往青岩古镇、湖南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等旅游景点打制银饰。
在麻料村“万元户不是富,十万元户不算富,**元户算小富,千万元户才算富”。村里的李光雄在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开了8个银饰专卖店,已是千万元户。村民潘世龙大学毕业后仍操起**手艺打制银饰,开了“苗王银庄”银饰店,还在阳朔开起分店。
杨光宾告诉记者,苗族银饰制作工艺十分复杂,银匠*先要把熔炼过的白银经过反复锤打制成薄片、银条或银丝,然后利用压、錾刻、镂等工艺,制作出精美纹样,再焊接或编织成型。一件银饰需要经过近30道工序才能完成。为了让其技艺得到更好传承,让更多的人有一条生计,他教出的30多个徒弟,也纷纷开了银饰加工店铺或工作室。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潮中,众多技艺**的银匠从为别人打工,转变为自己创业。一方面,“万户小**工程”的启动,为**的手工艺人带来实实在在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贵州省实施的“3个15万”政策红利,更让其发展如虎添翼。
不但个人创业如*如荼,贵州省内众多与银饰相关的中小企业发展形势的前景也十分喜人。
贵州印象苗族银饰刺绣有限公司成立后,在“创新苗族文化,打造民族品牌”的理念下,着力打造成为中国*具民族文化特色纯手工艺品**企业,拥有员工200余人,日产量达3000多件,月生产能力10万件,年销售1亿多元。在其努力拼搏下,成为我省一家有竞争性、有创新性的古文化苗族工艺品生产企业。
“经常出现客商上门等货、产品供不应求的*爆场景!”贵州永冲银饰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高兴地说,企业加工的银角、银帽、银片、银泡、围腰牌、围腰链、亚领等5000多种银饰,除了在国内受追捧,还远销美国、日本、韩国、俄罗斯、泰国等地,销售形势一片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