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瑙饰品,一般市场上很多,价格也不贵,十几元到几百元,旅游景点尤其多见。群里有专门玩收藏的朋友,分享一些**玛瑙制品,让我这个半内行也大开眼界。分享的是“缠丝玛瑙”。上网查了一下什么是缠丝玛瑙。
缠丝玛瑙(英文:Sardonyx)是各种颜色以丝带形式相间缠绕的一种玛瑙,因相间色带细如游丝,所以称为缠丝玛瑙。有的红白相间,有的蓝白相间,有的黑白相间,或宽如带,或细如丝,甚为美妙,古称截子玛瑙。
而且颜色有许多种变化,可进一步划分出以下缠丝玛瑙中的品种:缟玛瑙,红南红玛瑙是一种古老的稀世赤玉,因其产自中国南疆而得名。佛教认为玛瑙有特殊的功效,用之入药,养心养血,佛家七宝中的赤珠(真珠)即指的是南红玛瑙。云南是中国南红玛瑙的主产地,而其*具代表性的区域就是保山杨柳的玛瑙山,其出产的红玛瑙品质*正,色泽*好,所以保山杨柳的玛瑙就成了南红玛瑙的典型代表。
南红玛瑙的应用历史悠久,在出土的战国贵族墓葬中就已经有南红玛瑙的串饰了,云南省博物馆馆藏有古滇国时期出土的南红饰品。北京和台湾故宫博物院馆藏的清代南红玛瑙凤*杯、红骕白髓笔洗更是精美,是研究保山南红玛瑙的重要实物,有非常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从保山陶官*葬墓出土的饰珠来可以考证,永昌(保山)早在唐(南诏大理国时期)人们就使用玛瑙做的饰品---珠子等,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和丰厚的文化积淀,对其开发利用已有千多年的历史。明清时代一直是云南地方**上贡朝廷的重要贡品,且当时的朝廷大员时常到边地采购宝石,《明实录》记载:洪熙元年(1425),明仁宗朱高炽在永昌设镇守衙门,派遣一名太监为永昌镇守使到保山大肆搜括珠宝、开挖玛瑙,献给皇帝和朝廷,民众不堪甚苦。
徐霞客对保山南红玛瑙有专门记载,于崇祯十二年(1639)三月二十日来到保山,七月初六日到城西干海子玛瑙山(今杨柳乡大海坝)在其友人马元康的安排下,实地考察了玛瑙的开采过程,并做了详细的记载:“……马元中曾为余言兄之待余,余以为即九隆后之马家庄,而不知有玛瑙山之舍……下午,从庐西下坡峡中,一里转北,下临峡流,上多危崖,藤树倒置,凿崖迸石,则玛瑙嵌中焉。其色有白有红,皆不甚大,仅如拳,此其蔓也。随之深入,间得结瓜之处,大如升,圆如球,中悬为宕,而不粘于石。宕中有水养之,其精莹坚致,异于常蔓,此玛瑙之上品,不可猝遇,其常积而市于人者,皆凿蔓所得也。
……坐玛瑙崖洞间,有覆若堂皇,有深若曲房,其上皆垂于虬枝,倒交横络,但有氤氲之气,已无斧凿之痕,不知其出自人工者。
……下午雨霁,同其次君从庐右瞰溪悬树下,一里,得古洞,乃旧凿玛瑙而深入者,高四五尺,阔三尺,以*木为桥圈,支架于下,若桥梁之巩,间尺余,辄支架之。其入甚深,有木朽而石压者,上透为明洞。”
徐霞客真实地记录了明代坑道支护开采南红玛瑙和出产玛瑙洞穴的内部的具体情况和废弃的开采玛瑙的古矿洞。
到了清朝,在云南向朝廷进贡的物品中,永昌玛瑙成为主要的贡品之一。保山南红玛瑙进贡后,朝廷一是召集能工巧匠制作成宫中摆件、雕件,作为嫔妃、王子、公主等王公贵族的饰物;二是制作高品级官员的朝珠、帽正,以及皇帝赏赐给寺庙主持之佛珠;蒙古等少数民族头领作佩饰。至今,内蒙等少数民族仍以拥有南红玛瑙饰品为尊贵荣耀。故宫珍藏的南红玛瑙及民间少量流传的南红玛瑙,以其华贵的色彩和优良的质地,在各类珍宝中*树一帜。
《滇略》记载:玛瑙产永昌之哀牢山,红白二色,其相间者谓之缠丝,又有土玛瑙,其色微红,而坚不足,近辽东玛瑙盛行,而滇产遂发。
《永昌府志》记载:“玛瑙出保山玛瑙山巅,有红白二色,又有红、白相间者。其体极坚,*之甚难,然脆而易碎。”当时对玛瑙原石有一定的加工,《永昌府志》记述:“玛瑙厂在保山县地西山,久封闭。”
保山南红玛瑙质地细腻,是我国*有的品种,产量**,有的史料记载:“南红原矿在清朝乾隆年间就已开采殆尽”,其实是因当时保山南红受到了皇帝及朝廷等各方人士的喜爱,导致了朝廷对玛瑙的需求大大增加,而在开采玛瑙的同时给保山人民不仅未带来利益却带来了“石祸”之苦,便将开挖玛瑙的洞穴埋没封闭,称保山**出产玛瑙了。实际上民间开采玛瑙从未间断过,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南红手串也有晚清时期的;**时期保山城内的数家玉器作坊,还在制作玛瑙佛珠、佛像、戒指、手镯等,甘南的**还曾买到保山南红佛珠;现在还有卖给外国人的品相较好的大量南红珠串的照片。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人们对玛瑙认识的改变,保山民间在杨柳继续开挖玛瑙,以改善贫困现状及提高生活质量。到了70年代初,为了扶持杨柳乡群众发展商品生产,增加收入,1973年3月30日,保山县百货公司给中国轻工业品进出口公司北京市*饰分公司去函和寄去玛瑙原石,请求鉴定所寄玛瑙是否确属玛瑙原石和是否有开采价值。1973年7月4日,中国轻工业品进出口公司北京市*饰分公司会给云南省茶叶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回函,确定保山县百货公司寄去的玛瑙石是“玛瑙原石无疑,质量尚好”。并说明了保山的玛瑙质量是好的,“尤其是缠丝和红玛瑙”。
根据中国轻工业品进出口公司北京市*饰分公司的函复,云南省茶叶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以(73)轻便字第18号函发文给保山地区商业局外贸站,要求外贸站进行调研。几经辗转,保山终于在1973年恢复了对玛瑙的复开采,当时因受农业生产的限制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开采工作时断时续,先后销给北京进出口总公司、北京工艺美术厂等十多个厂家55吨,价值40多万元。各厂将玛瑙石原料加工成工艺美术品出口国外,受到了消费者的好评。当时,玛瑙的开采采取民办公助、重点扶持贫困乡的原则,结合开采条件,采用农忙停、农闲上,雨季停、干冬上的办法,1973年复开采时,有杨柳、蒲缥两个公社的20多个生产队组织1000多人,清理挖捞了老洞子14处,用工42000多个,市商业局每工支付工资两元伍角,合计支付币壹拾万伍千多元。投入正常开挖后,农商以购销方式进行,十几年累计开采收购玛瑙石80多吨,支付收购款二十多万元。
《保山市志》记载:“到1985年,(玛瑙)已无开采价值”。但1986年,保山市百货公司与保山市杨柳区冷水乡人民**(今保山杨柳乡冷水行政村)签订了《关于采购玛瑙的合同协议书》,到了1988年,保山市商业局向保山市人民**提出了《关于经营玛瑙石的请示》,请示中介绍了保山玛瑙从1973年复开采以来的概况及近年来市场对玛瑙的需求。1996年保山市百货公司珠宝旧货门市部经理郭正富以个人名义给省**办公厅寄出《关于玛瑙开采及深加工的请示》的函件,函件中说明由于开采全部采用手工操作,效率低下,开采成本高,成品率低,加工技术落后,导致加工过程中易碎而使成品贬值,因此希望得到上级部门支持,对保山玛瑙进一步开发,以引进先进的开采和加工技术,形成开发、加工一条龙,提高开发效率与效益,为当地百姓寻求一条快速致富的路子。此函件批转到省地矿厅矿管处,再批转到了保山行署,行署领导批示由地、市矿管会进行调研,如确具备规模开采再进行开采。此后不了了之,但民间个人仍然在开挖玛瑙,向北京个别珠宝商提供玛瑙原料。
缟玛瑙,红白缟玛瑙,黑白缟玛瑙,褐白缟玛瑙,棕黑缟玛瑙。
免责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保证所有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对情况属实,对该内容进行下架删除。[删除申请]
温馨提醒: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为规避加盟投资风险,3158招商加盟网建议您在投资前务必多考察、多了解,降低创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