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塘:一粒淡水珍珠折射出江南文化

2014-05-04来源 : 互联网

摘要:一粒淡水珍珠能折射出悠久灿烂的江南文化,一群水乡农民能生活得熠熠生辉。我们来到渭塘,走了一圈,老镇区与珍珠宝石街市**对接,而老百姓的生活,也逐渐温润灵动。

一粒淡水珍珠能折射出悠久灿烂的江南文化,一群水乡农民能生活得熠熠生辉。我们来到渭塘,走了一圈,老镇区与珍珠宝石街市**对接,而老百姓的生活,也逐渐温润灵动。珍珠对于渭塘人来说,是一个**的话题,不仅拓展了这个产业链,也把这一片水土的人们打磨得越发时尚。生活在这样的街区,想不幸福也难啊!

这里的珍珠浩若烟海

面前平铺着一块白色桌布,上面撒满了晶莹的珍珠。27岁的渭塘妇女王晓莲在灯光下分拣着。游人不时路过,驻足观看,她始终低着头盯着桌面上的珍珠,然后迅速分拨桌子上的珍珠,动作干净利索。

在苏州**珍珠交易中心(西楼)的一个珠宝行,10多名工人正在分拣珍珠半成品,边上摆着一筐筐闪烁耀眼的珍珠。不同等级的珍珠根据颜色、大小、形状、成色进行分类后,打孔后,就能被串成人们佩戴的项链了。

同样神情专注的还有常州晶贝珍珠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小萍。她是上午从常州赶来渭塘进货的,到下午3点多,已与统货**交易了一单。鼓鼓的12条蛇皮袋倚在墙边,价格不菲。许小萍与助手一起,端详着这些珍珠。在灯光下,绝大多数珍珠显出银白,还有少许是淡灰、粉红、淡金等。

我们有点不解:“你这么大的**,干嘛要亲自坐在这里会审呢?”她笑道:“那可不是,你看,我进货的量这么大,稍稍看走眼,那就是不得了的事。”她给我们普及了一下常识。评定珍珠的*主要标准*推光泽度,好的光泽是由内透出的,令人动心。珍珠表层越少斑点,价值越高,珠面一有瑕疵,价格就相差不是一点半点了。

进入中国珍珠宝石城一楼,我们不由感慨,这里的珍珠浩若烟海。入门后两侧都是摊位,珍珠项链、手链、摆件等让你包裹在珠光宝气丛中。逛到“江南名珠”总店,我们眼前一亮,金黄色、黑珍珠、紫色,各种颜色都有。该店总经理张惠明介绍,中国是淡水珍珠大国,产量占世界的95%,颜色多为白色系列,在**市场抬不起价格。由于种种限制,渭塘绝大多数珠宝经营者已**养殖珍珠,而是从全国各地收购原珠进行加工。但“江南名珠”多年来始终坚持从源头上控制品质,先后在昆山、安徽等地设立珍珠养殖基地,不断改进养殖技术,并在太平洋岛国大溪地建立了海珠研发基地,为**珍珠工艺品设计提供丰富的原材料。

从“掮皮箱”到行业**

渭塘珠宝已**闻名,对于很多经营户来说,珍珠已经融进了他们的生命。张惠明就是其中之一。

18岁起,张惠明就开始在珍珠市场“掮皮箱”,也就是自己没有本*,在珠农和珠商之间拉拢撮合,获得一点中介费。做了两年,他虽没有*到什么*,但对里面门道已很清楚,于是决定创业。1990年,他手里只有1000元*,以欠账的方式,进了一批散珠,自己在家挑颜色、打孔、串珠,加工成项链。**批项链卖出去,小*了一笔。就这样,进货、加工、销售,滚雪球式地发展起来。到2000年左右,他和妻子王伟娟在渭塘珍珠市场开“夫妻店”,串项链串出了名气。

2005年,中国珍珠宝石城开张,夫妻俩胆子挺大,拍下了市场*好的摊位,王伟娟还自学英语与老外打交道,并在网上联系业务,与太平洋岛国大溪地海珠养殖基地合作,开辟了珍珠饰品的高品质原材料渠道。逐渐,他们店的生意90%来自外商,他们还注册了商标“江南名珠”,请来了专业设计师,还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

“江南名珠”2005年摘取*届珠宝博览会“淡水珍珠冠军珠”桂冠,现在是中国珠宝行业**品牌。2个月前,江苏珍珠协会换届,张惠明当选为会长。但他很清醒。他说,渭塘珍珠乃至江苏珍珠并非独步**。今后,协会将定期组织人员开展珍珠产业现状调研,摸清江苏珍珠养殖水面、养殖数量、加工销售、人才分布等情况,依托中国珍珠宝石城和苏州珠宝**交易中心,通过网络营销、品牌战略培训、新品发布等途径,擦亮渭塘珍珠的时尚品牌。

珍珠湖广场人气旺

午后阳光洒在玉盘社区,79岁的王老伯就拎着茶杯出门了,他迈着小步,悠悠地逛到珍珠湖书场,与一帮老友相聚,听两个小时评弹。

王老伯原先住在农村的两间小屋里。渭塘珍珠宝石产业链越做越红火,市场做大了,农房被拆迁后,老夫妻搬进了崭新的小区,又有社保待遇。现在,他们有时帮着儿女做点零活,安享老年生活。

外地人到渭塘,“白天逛珍珠宝石城,晚上逛珍珠湖”。本地人也不例外,珍珠湖广场成了镇里人气*旺的地方。每天早上,居民们聚集在这里,舞蹈、跳操、打太极拳,晨练气氛非常浓厚。到了晚上,这里更加热闹。镇里时常举办一些演出,包括舞蹈、歌曲、锡剧越剧沪剧联唱等10个颇具乡土特色的文艺节目,引得千余名群众观看,欢歌笑语,其乐融融。

中国珍珠宝石城总经理张奇现在经常跟客人介绍时,谈起江南水乡的特有记忆,上世纪80年代起,渭塘、北桥一带全民养珍珠,只要有个水塘,里面必有珠蚌。她的母亲一辈子与珍珠打交道,以1%的提成帮人家“掮皮箱”,至今60多岁依然如此。连小孩子也深受熏陶,她记得8岁时,也就是1982年,就跟着大孩子小孩都捡珍珠,拿去换*。到了晚上,大人们一手拎着珍珠,一手拿着电筒,赶到约定的河边进行交易。后来,交易市场从草棚、野场、玻璃棚到如今的专业大市场。像珍珠宝玉一样,渭塘人经历打磨,生活也越来越珠圆玉润了,也算是江南文化的缩影吧。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