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文化与佛教(三)

2014-04-04来源 : 互联网

玉石被宗教利用加深了它的神秘性,而其美丽、稀罕、耐久的特征也被不断用来表现和渲染宗教神圣的礼仪和教规,玉石的使用标志着宗教中等级、权力、礼仪、**的不同。藏传佛教中把玉石分为“神之宝”和“人之宝”两大等级,属于神佛专用的是绿松石、青金石等以蓝色为主的玉石,属于人用的主要有白玉、青玉、玛瑙等。

玉石以其特有的经济价值和审美价值服务于宗教,不但为宗教意识的**提供了艺术化的形象与意象,而且为宗教实践活动的实施提供了具体的物质条件与表达方式。在宗教的形成和发展中,玉石所起的作用是全面而*大的。如果没有玉石的介入,无论从宗教意识的构成与表述,宗教活动的场所、用品、礼仪规范的实施等,都是不可思议的。宗教所产生的社会作用力,宗教对人类文化发展的作用力与制约力也是无从谈起的。

与佛教相比,儒家是积极用世的,是待奉君王、经世*国的哲学,强调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纲常伦理之道,所以,反映在用玉方面,儒家便形成一套用玉制度,有“君子比德于玉”之说,即为中国玉文化的核心。道教追求自然,讲究“自然而然”、“万物齐一”、“人与道冥”甚至“白日羽化”,所以反映在玉文化方面就形成一系列 “食玉养身、葬玉祭灵”的观念。但佛教主张的是般若空性、色空**,是否定世俗荣华的,这就使得佛教乍看起来似乎是与和田玉宝不涉,与金银无缘。其实,这应该是一个误会。经云:“相好光明以自严”,这庄严相就佛教思想来说,一方面是因为佛的果报,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七宝严饰”。此外,佛教与中国玉文化相联系,除中国人历来好玉外,还与佛教强调积攒“功德”的思想密切相关。

新疆和田玉黄皮白玉籽玉如意笑佛

1、个人修持用玉宝

念佛是有功德的,并且用不同的佛珠念佛所积攒的功德是不同的。大般涅盘经云:“假使一月,常依衣食,供养一切众生,不如有人一念念佛所得功德十六分之一;假使锻金为人,车马运载,仍至众宝各满百数,以用布施,不如发心向佛举足一步;假使有人,以大象车,尽大秦国中种种珍宝及以璎珞,数各满百,以用布施,犹亦不如发心向佛举足一步;若以四事,供养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犹亦不如发心向佛举足一步所得功德无量无边”。为了在念佛时记数,佛珠是不可少的。而佛珠多取材于和田玉和金银。但用不同材质的佛珠念佛,所积攒的功德大不相同。据陀罗尼集经卷二记载,若以金、银、赤铜、水晶等宝物所成之念珠,掐之诵咒、诵经、念佛,可以得到十种波罗蜜之功德满足,现身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果,即无上正等正觉。在陀罗尼集经所记述的各种念球中,以水晶念球的功德为*高。

2、供奉诸佛和菩萨

用玉宝来供奉诸佛和菩萨可积攒功德,而且这种供奉不限于凡人与佛以及凡人与菩萨之间,而且也存在于菩萨与菩萨之间。在《妙法莲华经•***菩萨普门品》中有这样的记载,当释迦牟尼佛介绍了***菩萨后,无尽间菩萨当即表示要用珍宝来供养***菩萨。在《阿弥陀佛》中记载了西方极乐世界的庄严景象:“又舍利弗,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金沙布地,上有楼阁,亦以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而严饰之”。“舍利弗,彼此国土,微风吹动诸宝行树,及宝罗网,出微妙间,譬如百千种乐,同时俱作。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这些记载清楚地告诉我们,佛国的富丽堂皇,除了庄严景象外,主要是督促极乐世界的人们念佛、念法、念僧。而念佛、念法和念僧正是为了修持,而修持就可以积攒功德。

3、造像和修饰佛像

用玉宝造象和修饰佛像一方面是为了“诚如是”地写实性描述佛,另一方面也包含庄严与积攒功德的意思。因为,对于一般人而言,巍然壮丽的佛像肯定是较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尊敬。同时,造像人和拜佛人也积攒了功德。佛教三世因果经中说:“穿绸穿缎为何因?前世舍金装佛身,说盖如来盖自身”。

标签: 玉器 玉文化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