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采用琥珀作工艺品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就出土了琥珀雕刻的装饰物,此后历经商周秦汉,它与古代玉器的发展形影相随。
琥珀在隋唐前仅产于我国云南边疆,因而来源**,十分珍贵。《南史》记载潘贵妃的“琥珀钏一只”就价值“百七十万”,令人匪夷所思。不想到了辽金时期,出土的琥珀制品骤然剧增。例如1986年发现的辽开泰七年下葬的陈国公主与驸马合葬墓,两人全身金碧辉煌,几乎被琥珀所覆盖。后经清点,竟有琥珀佩饰2101件之多,令人瞠目结舌!这个习鞍马善骑射的游牧民族所拥有的琥珀数量超过了我国的历代总和。他们的琥珀加工业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并达到**,随即造就了琥珀史上****的辉煌。此后再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王朝超越过它,天辅初年始,金兵相继攻陷辽国郡县近半,琥珀雕也随着钟爱它的王朝夕阳西下了。
清朝,帝王在地坛礼地时,必须佩琥珀朝珠,皇亲国戚以及贵夫人穿朝服时,都要挂一两串琥珀朝珠作为定制,于是琥珀需求量大大增加,清代从国外进口不少琥珀。但是,清代留存至今的琥珀或蜜蜡雕像甚少,工艺**而富有神韵者更少。主要原因是大块的琥珀上品在古代不容易寻得;雕成立像或坐像者亦不易保养。众所周知,琥珀的摩氏硬度十分低,有些仅接近两度。换言之,这些琥珀雕像不但在雕刻时难以下刀,而且要避免碰撞,否则容易崩裂或内部产生暗绺。
晚清宫廷与富贵人家喜欢陈设琥珀雕观音像(以持荷立像和坐莲像较多)、钟馗(捉鬼)像、八仙像、刘海(戏蟾像)及寿星公像,雕工精细,神态与衣饰和福建寿山石雕及翠玉雕者十分相近,可说如一脉相承;可能那时专雕琥珀件的名家甚少,故大多数兼雕不同的材料,其中一些原本主力乃雕玉石像或者寿山石像。这些珍贵的琥珀雕像皆在下方配以镂空巧雕的黄杨木座、花梨木座,甚至紫檀木座,相得益彰此外,流传于民间的一些带雕工的琥珀饰品,以其丰富的雕刻内容和吉祥如意的象征意义,如生动、**的观音、佛像、生肖、花鸟等雕刻,得到世人的追捧。人们将它视为神圣之物,相互赠送,表达感情,如送长辈可福寿安康,或送新人可喜气盈门,或送新出生的婴儿以健壮吉祥。
可以说,凝结了人类智慧的雕刻艺术更是赋予了原本神秘、优雅的“古代化石”以可贵的生命,带雕工的琥珀也更加紧密地融进了人们的生活,对人类文化的传承也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