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爱好者初入门时,接触到的**句行话往往是“外行看色,内行看种”,那么翡翠的种是什么意思呢?该如何去评价翡翠的种呢?在这里,为翠友阐述如何理解和评价翡翠的种。
翡翠的种主要是指翡翠的透明度和质地细腻程度,种可谓翡翠质量的根基,而颜色是伫立在根基之上的高层建筑,好的种质即便没有颜色的点缀,也是光华熠熠闪烁生辉;相反若质粗水干,再浓的绿色也是干涩灰暗;倘若种好再兼色彩鲜明,便是锦上添花美不胜收。“内行看种”并非无须看色,而是强调翡翠种质的重要性,这样的品评规范**于“*德次符”的理论,是我国数千年玉石文化的承继。
“*德次符”是我国传统赏玉理念,“德”即玉质、玉材,“符”即色彩、纹饰。《说文解字》有云:“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只有符合“仁、义、智、勇、洁”五德的玉石才堪配君子,而玉石的色彩和雕饰居于从属地位,赏玉必先察其材质,而后赏其色工,方能在翡翠品鉴的世界中逐步登堂入室。
翠友*为耳熟能详的翡翠种质应该是玻璃种、冰种、糯种,这主要是根据翡翠的透明度,再结合厚度和内部结构来划分。顾名思义,玻璃种翡翠就像玻璃一样透明,冰种翡翠则像冰块一样半透明,糯种一般指不透明的翡翠,透明度介于玻璃种和冰种之间的称为冰玻种,介于冰种和糯种之间的称为糯冰种。
玻璃种翡翠的透明度*好,若是玻璃种质地,只要稍稍带点色彩,无论翠色还是红黄晴紫,都已价值不菲,往往让大多数翠友望而却步。翠友选购*多的还是无色玻璃种,购买时要注意“白”和“亮”两个关键点。无色翡翠纯粹以质地和光华引人注目,若色调偏暗、发灰,没有灼灼发亮的观感,即使透明度高,佩戴效果也稍逊一筹。玻璃种翡翠由于透明度**,内部结构一览无余,棉絮、杂质会清晰显现,但只要符合白而发亮的原则,其实对佩戴效果影响不大,选购时不必过于苛求。
冰种翡翠呈现冰块一般莹润的半透明感,不似玻璃种的清亮,又比糯种多了些灵动,颇符合恰到好处的中庸之美,深受翠友喜爱。选购冰种翡翠要注意查看内部结构,透光而视清澈澄净、光华若隐若现者比较耐看,有朦胧清雅的美感。若冰晶、冰渣、杂质过于明显,会感觉翡翠较为粗糙,缺失了轻灵韵致。
通常将半透明—不透明的翡翠划归糯种,糯种翡翠虽不冰润,但具有温润醇厚的质感,选购时需要特别注意质地的细腻程度和水头。好的糯种翡翠质地致密、润洁,颜色与底子相融相合,清爽淡雅,佩戴起来有“温其如玉”的君子之风。质地较差的糯种则明显可见结晶颗粒,内部结构不紧密,纹裂、杂质较多,表面光泽弱,没有润泽的光感。
翡翠的厚度对透明度有较大影响,厚度过薄(4mm以下)可能会看高种份,厚度过大(10mm以上)可能会看低种份,棉絮较多也可能影响透明度,选购时需要仔细观察。评价翡翠的种不仅要看透明度,也要观察翡翠质地的细腻度。质地是否细腻主要跟翡翠晶体颗粒大小和结合紧密度有关,晶体颗粒越小、结合越紧密,翡翠质地细腻程度就越高,在透明度相同的情况下,质地细腻清润的翡翠种更好,所以同样是玻璃种或糯冰种,种份也有高下之分。
评价翡翠常提到“种水”这个概念,那么什么是翡翠的水呢?很多人理解“水”是指翡翠的透明度,但这里所讲的翡翠的水,主要指光线在翡翠表面折射的表象。一般而言,翡翠透明度高,水头也就很好,但也有例外。有些翡翠透明度低,可内部晶体之间胶结紧密,致密度高,抛光效果**,润滑光亮,使人有温润水灵之感,也就是“水”好的表现。有些翡翠虽然透明度高,但内部晶体分布较为松散,结合不紧密,晶体颗粒大小不一,会影响到抛光效果,这样的翡翠即使透明度高,“水”也不一定好。
翡翠的种水并没有规范的划分标准,选购时也无需过于纠结如何定种,翡翠的价值不单是由透明度决定,需要综合质地、色泽、造型、工艺来评估,所以不一定玻璃种就比冰种档次高,糯种就比冰种价值低。在选购和收藏翡翠的时候,多观察比较不同的种质,欣赏不同种水所展现的光彩,会更多的领略到翡翠千变万化的*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