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松石作为中国”四大玉石”之一,仅在我国就有了上千年的开采历史,史学家曾有“秦始皇玉玺”和“和氏璧”一说。同时绿松石也是一种世界稀有的宝石,湖北拥有**可开采利用量60%左右在十堰。它深度地走入了人们的灵魂与信仰,广泛地渗透于人们的宗教文化与审美生活,历经沧桑,经久不衰。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目前绿松石市场上,被人们提及*多的就是原矿绿松石,那么什么是原矿绿松石?原矿绿松石都有哪些特征呢?怎样区分原矿绿松石?下面就来为大家揭秘。松石过去被称为“土耳其玉”,但土耳其是不产松石的,网上一切卖“土耳其松石”的,只能说明两种状况,一个是他不懂,再有一个就是骗人。
原矿松石的意义是什么?入行绿松石多年的人都认为原矿绿松石就是只经过纯物理手段加工的原始毛料,不加任何的添加剂,这里有一点除外,由于商家在加工毛料的时候,*后一道工序会用抛光蜡做下抛光,这也是在原矿范畴里,之所以这么认为,是由于这层蜡是属于浅表型覆盖,一两天就可以盘掉,而不是渗入(不同于注蜡的工艺),这种工艺具有一定的迷惑性,由于上了抛光蜡之后,它的表面光洁度很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胎质的缺陷,有的不良商家会用其冒充瓷松来销售,但实质上,它所 表现的是蜡的光洁度,而不是实体表面的光洁度,瓷松的意义,顾名思义,就是胎体的致密度要达到瓷器那样的作用,这个看多了你很容易能分辨出来,不过新手却 很容易打眼,这个打眼并不是说你买的东西不是原矿,而可能是你花了瓷松的价*,却不够瓷松的品级。
原矿绿松石很神秘么?原矿绿松石并不神秘,它其实很简单,就是不经过任何处理的原石,市场上一切的优化松石都是经由松石原矿处理得来的,如今在市场和炒做的推动下,面对大多数懵懂无知的松石爱好者,假如你是卖松石的,你情愿原封不动拿来贴个“原矿”的标签卖高价呢?还是费半天劲,加工费料地做优化卖低价呢?如今很多人的概念还停留在过去的认识上:市场上就没有原矿松石! 事实并不是这样,目前市场上原矿松石是有的,但你能否甄别并选出令你满意的好品质出来,则是另外一个问题。
原矿就意味着高品质么?这一点明显不成立。看松石,不是看是否是原矿,更主要的是看品质,松石可以有很多种加工优化办法,但是品质却是无法改变的。硬度4.0的松石,你再怎么优化也不会达到硬度6.0的原矿作用,云盖寺的松石是国产松石中品质*好的,但并不是说一切云盖的松石都是品质*好的,云盖也有垃圾,竹山松石也不乏**,不能听广告,得看效果。云盖如今就是个用以卖高价的噱头,铺天盖地随便一家地摊都说自己卖的是云盖松石,搞的云盖都快成笑料了。原矿绿松石中还有很多东西,并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总之,不要把原矿绿松石看的那么神圣,但是也不要认为一切的原矿绿松石都是不好的松石。
经常会有些石友会问买的是天然原矿绿松石,可是怎么会“变色”,是不是我买的是假的呢,其实“变色”是一个正常的问题,因为绿松石的密度和一定的孔隙,导致身体里的油脂进入绿松石的里面,这种状况是盘戴松石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会出现一种现象让很多新手玩家非常不安。那就是如果在这个时候松石沾水或者长时间不戴的时候,接触皮肤的区域反而会发白!这让人很容易怀疑松石是染色的。其实不然,这种现象行话叫“盘花”了。
同一串珠子在水里浸泡了几分钟后,明显地接触皮肤的区域颜色显得很惨白,与其他区域比要淡了很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接触皮肤的区域较泡水之前的颜色并没有变化,只是因为没接触皮肤的区域较泡水前增加颜色加深了很多,产生了对颜色的对比,让我们产生了部分区域 “褪色”的错觉。接触皮肤的区域颜色之所以在水中没有变化,只是因为松石的微隙已经被油脂封住,松石内部的水份通过其他区或慢慢流失,外部的水份无法通过油膜进来,松石的颜色会因为缺水份而显得淡。很多原矿的手把件也会出现类似的状况。只有当松石吸收了足够油脂,填充了水份流失空缺后,颜色才会转而加深。
如果继续戴下去,当接触皮肤的区域吸收了足够的油脂,颜色变得足够深,包浆足够厚重的时候,包浆和颜色会向孔道周围扩散,这种过程也基本上是一种“沁”的过程,直至*后整颗珠子的颜色、包浆一致。所以关于松石变色的问题大家不要担心。时间可以证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