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古镇时代:灯饰厂商最关注的八大问题

2014-05-29来源 : 互联网

80“废品收购一条龙,建材木头满河涌。”――这曾是80年代初古镇经济特色的真实写照。如今的古镇已依靠灯饰产业集群,摇身变

“废品收购一条龙,建材木头满河涌。”――这曾是80年代初古镇经济特色的真实写照。如今的古镇已依靠灯饰产业集群,摇身变成闻名中外的“中国灯饰之都”。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随着各地电光源产业基地的迅速崛起,以及古镇产业集群的不断完善,灯都正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灯都人普遍认为,后古镇时代已经来临了。此期,本报深入走访了古镇产区近80家灯饰照明企业以及全国近50位商家,将他们对古镇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看法汇总,希望集思广益,以此唤起业内人士对古镇蜕变的关注。

1、政企沟通不畅

关键词同床异梦

“我们新光源企业在灯饰之都是尝鲜者,5年来,可谓一路摸着石头过河,**的态度,战略规划,具体施政步骤,我们几乎一无所知。在产业基地的发展之路上,政企双方似乎都在低头拉车,却甚少抬头携手,共同进退。这种状态无异于‘同床异梦’,成本颇大。”采访中,一位经过打拼已拥有数千万年产值的LED企业主一口气说出了这些话。

LED在灯饰之都发展时间,相对而言并不算长,新光源企业主说出这样的肺腑之言,也表示,在这个**产业基地,“新锐”在“传统”的怀抱中发展所遇到的尴尬。而此类尴尬源于沟通不畅。

在调查中,95%的厂商均认为:古镇灯饰产品在全国销量仍旧稳**位,达到70%以上。可见“中国灯饰之都”的金字招牌依旧风光。何况今年**明确表示:古镇将全力拓展LED技术应用领域及太阳能光伏照明产业,力争到2012年建成全市**新能源区域特色产业基地。凡此种种顺应发展潮流的举动,换来的却是不少企业主的无奈和不理解。有业内人士认为,行业协会和主流媒体应该挺身而出,为成长中的企业搭建与**保持适时沟通的桥梁。

2、产品抄袭成风,价格战严重

关键词创新乏力

古镇十里灯街全国绝无仅有,历来为国内外采购商所推崇。但门前显眼处的“同行免进,面斥不雅”字样却风行。管中窥豹,经过多年发展,灯都在册登记企业已超过6000家,而匿藏旮旯、铤而走险的三无作坊也为数不少。产业集群过于集中所产生的抄袭成风、产品雷同竟成灯都发展*大瓶颈。据调查统计,当前古镇企业遇到的困难近**直指“创新难、同行恶性竞争激烈”,而全国“到古镇采购的*大成本”有73%的商家表示是“产品同质化”。

仅靠模仿而导致同质严重,惰性横生而创新乏力。外贸的订单也被那些贴上知名品牌商标的三无企业分流,除了成就**个人的创业“梦想”之外,带给行业的就是无序竞争。

3、灯饰比重过大,品类比例失衡

关键词单薄

今年,胜球集团的旗舰门市从一楼主力产品――水晶灯的专区“挖”出一块,作为LED新产品的情景展示。董事长区成聪毫不客气地指出:“灯都主要优势是灯饰类产品的集群,而灯饰不像光源,难以走量、做大做强。

如果现在单靠灯饰产品要想持续擦亮灯都金字招牌,已力不从心。我觉得,必须积极推进新节能光源如LED等产品的发展。否则产业集群过于单薄,未必能承受未来的风浪。”

其实,一直以来,各地“灯饰之乡”、“灯具之都”、“灯具之乡”等概念,无时无刻不在瓜分着灯都古镇的品牌效应。调查显示,85%的商家认为有必要增加古镇的灯具品类,其中大部分希望是LED等节能光源的“加盟”。近两年,电光源基地的打造炙手可热,如光都云霄、南海罗村的迅速崛起,而古镇周边区域发展LED产业也动作频频,如江门、小榄、板芙等。

4、人才供给后劲不足

关键词“宁挖不养”

今年珠三角灯饰照明企业大多遭遇不同程度的招工难,产业基地的情况尤其突出。调查所得古镇企业缺工比例为:技术工:65%;营销人员:60%;营销管理人员:25%。灯饰企业缺设计人才,光源企业缺技术人才,规模企业缺管理人才,新锐企业缺营销人才等,这些“缺”都严重制约了古镇的发展。

正是因为育人不易,一些急于求才或没培养条件的企业就会以高薪挖角的方式来“挖人”,而设计者中又不乏急功近利之人。“其实,古镇真的非常需要建一家与企业合作紧密的技术人才学校,现在古镇随处可见都是招聘设计人才的广告。‘宁挖不养’,大家都不愿承担行业后备力量的培养,产业如何能健康发展?”去年在高校开设灯具造型专业班的胜球集团董事长区成聪,不仅为企业找不到合适的人才着急,也为整个行业的发展担忧。

5、土地成本过高企业难以壮大

关键词土地

“同益工业园区的土地每亩现在已经涨到100多万元。土地成本的飙升、工业用地的严控是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外迁的主要原因。就连澳克士照明也在江门建起了百亩新工业园。”一位生产花灯11年的本地**说道。

据有关行业人士不**统计,近三年从古镇迁出,到江门、横栏等地建总部厂房的品牌企业就有近千家。产区经济繁荣与否,在企业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取决于品牌企业的数量与产值。现在看看行业内的单品**与**品牌,真正在古镇的企业到底有几家呢?

6、卖场供不应求,租金压力大

关键词租金包袱

“古镇人为自己打工,外地人为租金打工。”这个流传颇广的俗话*常挂在灯饰一条街门市里的销售负责人嘴边。本地人因为掌握着土地这一*重要的生产资料而可以衣食无忧,因此坐商观念至上;外地人因为土地太贵,不能落地生根,要么赚了就走,要么择邻而居,只留门市接待零单与外销。

“从某种意义来说,灯饰是手工艺术品。只要品质过关,古镇大量的三五十个人的工厂其实是*有活力和竞争力的企业了。而偏偏是这些*需要发展空间的企业为租金所累,背负着这个*大的包袱一直步履维艰。租金成本占据利润大半,设计和研发自然滞后。这恐怕也是古镇灯饰企业一直没有多少大品牌的原因。”

7、专利意识单薄,市场监管难

关键词维“权”

“三无企业”对市场的扰乱程度是不言而喻的。

但灯都三无企业“年年打年年有”,难以根绝,以致灯具产品整体抽查合格率一直在低位徘徊,甚至还拉低了国家监督抽检广东省灯具产品的合格率水平。而企业想做出品牌就必须付出更大的成本。

去年年底,艾克诗顿和法院的接触“亲密”起来了。总经理李更勇正指挥着一场许多同行看起来“徒劳无功”的战役:拿出50万元的专款来和众多仿冒者“较真”――打官司。手上拿着数十本专利证书的李更勇虽然理直气壮,但同时也向记者表达出自己的无奈:单靠企业维权,在整个抄袭顽疾根深蒂固的行业而言,很可能只是一圈涟漪,作用有限。这可能也是众多企业共同遭遇。

8、产业配套环境差强人意

关键词滞后

“留住人,才能留住人才。”采访中,即使古镇本地人对古镇的人居环境也颇有微词,其中提得*多的是交通问题。“没有一天不堵车”,塞车一方面象征着灯都的繁华,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商贸的发展。即使平时交通状况也不容乐观,更不用说是每年旺销出货以及灯博会期间的交通状况了。无怪乎在商家调查中,在改善配套环境方面,对交通和住宿的要求都遥遥领先。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