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银饰品精品展将在云南开幕

2014-04-29来源 : 互联网

摘要:据载,在汉代,云南就有白银的开发;元代,云南的课银量占全国课银量的47%;康熙年间,云南课银税额居全国*位。大自然的丰厚赐予、多民族的交流融合使得云南银饰品呈现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的局面。

据载,在汉代,云南就有白银的开发;元代,云南的课银量占全国课银量的47%;康熙年间,云南课银税额居全国*位。大自然的丰厚赐予、多民族的交流融合使得云南银饰品呈现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的局面。从即日起至10月28日,少数民族银饰品精品展在云南美术馆举行,作为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组成部分,展览展出了100件银饰品。据悉,这批银饰品由一位名为余钟韵的收藏爱好者于上世纪90年代捐献给美术馆,多于清代和**期间打造。

银饰品里的汉文化

银饰品,和其它工艺品一样,包含着大量的文化信息和审美意义。从展出银饰品来看,至清代、**,汉文化思想已经深深扎根于少数民族的文化里。从制作工艺来说,錾刻、锤碟、花丝工艺加镶嵌、点翠等,无所不包,有着**的明清工艺烙印:繁复精细,流美茂密。

而在寓意上,多取材汉文化语境,纹饰多与儒、释、道等**物象、符号相关。如一组帽饰,有八枚,分别刻着八仙;而另一组帽饰则是“福、禄、寿”三字,字中还刻有“福、禄、寿”三仙;蝙蝠、麒麟、狮子等代指平安、吉祥、美好寓意的物象在帽扣、手镯、平安扣等饰品上俯拾皆是。

除了受汉文化影响,清代少数民族银饰品造型也借鉴满族头饰的制式。如一支蝶形编丝镶嵌簪,便是扁方制式,为满族妇女梳旗头时所插饰的扁平一字形大簪。

自成系统的符号世界

虽然,汉文化在少数民族银饰品上无处不在,但不管在类型上、还是文化上,仍不改本民族文化的特质。就银饰品类型说,帽链、围腰扣等都是云南少数民族繁琐服饰上的特有饰品,至今在少数民族地区仍能看到。

少数民族历来崇尚自然,相比中原文化里频繁现身的龙凤狮麒,少数民族的银饰品上则多了鸡、牛、兔等平常鸟兽形象。蝴蝶图案呈现的是苗人对人类创生传说中“蝴蝶妈妈”的恭敬和崇拜之意,“鹿望金钟”则又反映着彝人对生活的美好向往,而熠熠生辉的太阳纹饰反映着云南先民的图腾崇拜。

在题材的表达上,滇地先民的手法略显粗糙、抽象,如一对浮花手镯,宽近3厘米,厚近1厘米,手镯上的纹饰夸张粗狂。这与少数民族本身自身的特殊生命法则分不开,因文化语境的特殊和局限,他们形成一套自成系统的符号世界,以抽象、变形、夸张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世界的认识相对模糊,充满神性和想象力。

免责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保证所有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对情况属实,对该内容进行下架删除。[删除申请]

标签: 银饰品 银饰
咨询项目,请扫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
在线咨询
领取资料
微信扫一扫、长按二维码、点击“在线咨询”,发送项目名或品牌名,立即咨询加盟项目。

温馨提醒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为规避加盟投资风险,3158招商加盟网建议您在投资前务必多考察、多了解,降低创业风险。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