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玉雕界提起“杨曦”的名字,恐怕无人不竖起大拇指。掐指算来,这位民间公认的“玉雕**”已与玉器结缘近40载。他设计的玉雕图案空灵飘逸,写意大于写实。“下刀如有神”的杨曦不惑之年仍旧潜心创作,在他的“南石”工作室里,继续“为艺术而艺术”。
杨曦觉得这成功的创新得归功于他在苏州工艺美术专业学校学习时练就的美术功底。当时虽然学的是玉雕专业,但老师注重的还是美术课。素描、色彩、构图等教了很多,这奠定了他平面设计的基础,也使他跳出模仿的圈子,在玉雕界卓尔不群。
杨曦说自己在创作时心情是愉悦而陶醉的。尤其是创新之后,将自己的想法、灵感****地挥洒在一方小小的和田白玉之上,赏心悦目又悠然自得。他说,自己在设计时从来不去想做了能不能卖掉,能卖多少*。他觉得做好了自然能卖个好价*,即使暂时没人喜欢,谁又能说它永远不会遇上知音呢?
杨曦从苏州工艺美术专业学校毕业后,于1983年进入苏州玉石雕刻厂。改革开放初期,玉石雕刻厂成立仿古车间,玉器的纹样、雕饰都模仿历代作品,且都以和田白玉为雕琢对象,销售至港台,逐步改变了这之前玉器造型不一、原材料市场鱼龙混杂的状况。
随着90年代初**企业转为个体经营,杨曦在1992年开启了自己的工作室,由于作品**,收入相对可观。逐渐,市场上做仿古的越来越多,2000年后苏玉的发展受到局限。这时有个台湾人无意间提出:玉雕不能只单一地模仿,是时候创新了。
这与杨曦的想法一拍即合。其实杨曦早就考虑过另起炉灶,只是港台收藏家喜好古玩,追求严谨,当时苦于生计,不敢创新。现在生存不愁,台湾人又主动提出要突破,正合了杨曦的心意。他改变进厂时人物雕刻工笔画法的风格,用虚化和简约的设计手法表达实体,艺术感大大增强。杨曦说,他的作品还借鉴西方雕塑理念,从平面设计开始,就与传统的玉雕区别开来,这样才能**雕出自己的风格。
免责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保证所有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对情况属实,对该内容进行下架删除。[删除申请]
温馨提醒: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为规避加盟投资风险,3158招商加盟网建议您在投资前务必多考察、多了解,降低创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