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苗族银饰手工匠人的坚持与坚守

2015-09-28来源 : 互联网

在如今这个大机器生产替代手工劳作的时代,许多能工巧匠、手工艺人和他们的技术正在逐渐被取代。但总有一些人仍在坚持与坚守,将手工赋予新的灵魂,庹俊鹖便是在坚守中,将苗族银饰手工技艺传承并发扬光大。

从小与银饰结缘

彭水河堡街学苑小区底楼的一套房是庹俊鹖的住房兼手工作坊。今年37岁的庹俊鹖每天*开心的事便是与银饰共舞。

9月22日,冉立见到庹俊鹖时,只见他正忙着将银块熔成银条,喷枪吐出红蓝色的*焰,银片瞬间发红,镊子夹起,淬*……庹俊鹖心手相应,熔铸烧焦、叮当敲打间,银片上开起了一朵花,脉络清晰可见。

“打银饰这手艺是**技艺,具体可追溯到哪一代我不知道,但从记事以来,父亲、大伯,整个一大家子人都会打银饰。”庹俊鹖说,自己是在长辈们制作银饰的敲打声中长大的,对叮叮当当的敲打声,有种与生俱来的喜爱,再加上从小耳濡目染,对银饰加工的程序和方法了如指掌。

庹俊鹖回忆,自己12岁时便打出了**件作品,一个铜手镯。

“银子宝贵,打坏了损失就惨重了,一般都是用铜来练手艺。那个时候,整整花了3天的时间,才打出一个手镯。”庹俊鹖说,当父亲夸奖自己“打得不错”时,心里蜜蜜甜甜,下定决心,一定要做一个出色的银匠。

可是在后来的10多年里,庹俊鹖并没有走上专业的银匠路。

四处学艺提高技术

成年后,庹俊鹖一直在外地打工,辗转多地后,他决定回到彭水实现自己从小的愿望,那一年,他刚好30岁,把自家的住房改成银饰加工店。

“不仅苗族还有**、水族等少数民族也喜欢银饰,但各族的银饰特点、技艺不一。”庹俊鹖说,做一名出色的银匠得不断地学习,取长补短。

在这7年里,庹俊鹖只要听说彭水哪里有还健在的老银匠,他都会上门请教。除此之外,他还到云南、贵州、湖南、广西等地学习打银技艺。

“好的银匠不一定就是一位好的老师,很多老银匠擅长于打但不擅长教,所以学习的过程非常苦。”庹俊鹖说,在外地学习,因为语言不通,学习交流起来特别困难,自己也受了不少的伤。

雕刻手艺是制作苗族银饰的精髓,要想打出精美的银饰,*先得练好手上功夫。平日里,只要有时间,庹俊鹖总是趴在风箱板上的铜板上练雕刻,常常一趴就是好几个小时。

在庹俊鹖的工作室里,冉立看到除了苗族常见的银*饰外,还有银器具,包括碗筷、盛酒器等。

“除了祖上流传下来的模具外,我自己又做了不少的模具,现在有50多件模具。”庹俊鹖说,做头饰工艺*为复杂,自己一个人做一件头饰一般要花半年的时间,这样看来,银饰制作过程就是一个磨炼身心的过程。

对传统手艺的坚守

模具、铁砧、焊枪……在庹俊鹖的工作室内,透过这些朴实无华的工具物件,冉立能深深感受到庹俊鹖将自己的**和生命全部倾注在每件作品中。银*饰、银器具……一件件精致的饰品大美无言,无不传递着积淀千年的民间灵性和智慧。

庹俊鹖坦言,当前*困难的是大家对自己纯手工加工银饰技艺的不了解。很多人认为金店的银饰价格低、样式新、亮度好,而纯手工制作的银饰因耗时长价*贵,而且选用的样式大多是祖辈流传下来的,样式老。

“其实这些年来,我这个银饰店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算起来亏了有三、四十万了吧,但我没想过要放弃。现在彭水正在大力发展旅游业,我想着借助旅游把苗族传统银饰制作技艺发扬光大。”庹俊鹖说,“古老传统手艺是中华博大精深文化的一部分,需要一代一代传承,更要在传承中创新,自己也正在琢磨做出更多的模具,把银饰做得更加精美细致,与机器加工出的银饰相媲美。”

免责声明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不保证所有内容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对情况属实,对该内容进行下架删除。[删除申请]

标签: 苗族银饰
咨询项目,请扫微信二维码。
微信扫码
在线咨询
领取资料
微信扫一扫、长按二维码、点击“在线咨询”,发送项目名或品牌名,立即咨询加盟项目。

温馨提醒创业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为规避加盟投资风险,3158招商加盟网建议您在投资前务必多考察、多了解,降低创业风险。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