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根连的故事

2012-10-08来源 : 互联网

杨根连是中国玉器艺术家,自幼受家庭熏陶,酷爱玉石,并获得中国艺术的多项荣誉,其作品获得多项奖状。杨根连创立了相伯居。 杨根连所做的玉器连创玉器史上的六个**。有众多作品在海外拍卖,承传和发展中国古老玉器技术金镶玉和“**有双瓶”。杨根连的作品被称为“中国玉雕界的劳斯莱斯”。

杨根连的父亲、胞姐弟都是玉雕艺人。他的父亲是青山居(现在崇文区花市)的老艺人,那里汇聚了众多琢玉*匠。杨根连自幼随父亲在青山居一带居住,那里是玉器交易的场所,汇集着许多琢玉人和玉器商,也居住着众多琢玉高手。在老北京的古玩、玉器行和旧货行,有许多不设门脸儿,或不在门市交易的情况,老北京人称为“内局”,因为这些行业经营的商品体积小、价值大,风险性很高。比如,玉器行里人就常在花市青山居对面的茶馆聚会。他们身穿长衫,腋下只夹一个包袱皮儿,谈买卖讲价*不放在明面儿上,两人袖口一对,全凭“指语”说话。杨根连的父亲就是青山居中的手艺人,他自幼耳濡目染,听说过老北京玉器界太多的**故事和宫廷秘技:玉雕**四怪一魔;旁门左道的软玉法。

杨根连十几岁时就能分辨玉石的好坏和种类,父亲的朋友见他天赋不错,又如此爱玉,就时常点拨他,有时还教他做点东西。杨根连琢玉的技艺便日臻成熟了起来。后来,琢玉的人越来越少,很多老玉匠的孩子也都**学习这门手艺,可杨根连对玉仍十分痴迷。一位老人看见杨根连做的一个鼻烟壶,让他的儿子一定要把做这壶的人找来。老人坐在轮椅上见到了杨根连,看到是一个年轻人,十分激动,和他谈了很多,还教给了他一些不外传的秘法。 有一些曾为宫中做玉器的**,或在某一类器物上颇有造诣的老前辈,也爱和他谈论琢玉的经验,也是在这时,一些老人谈到了一项失传的技艺--金镶玉。

1979年,19岁的杨根连进入北京玉器厂。他把一块河南碧玉做成一个壶,壶壁极薄,作品完成后产生一种荧光,是薄胎作品中难得的精品。一位港商看后,误以为原料是新疆碧玉,愿出高价买下。当被告知这是河南料时,港商连称如此做工实在**,仍愿意用高价买下。*终,杨根连的这个壶的卖价超过了全车间30个壶的总价。 1987年,杨根连进入了技术科创新组。他**次看到古代精美绝伦的薄胎玉器内刻工艺,被古人的**工艺震惊了。通过大胆尝试,杨根连精心雕琢的**件薄胎内刻雕件成功问世,这在北京玉雕史上也是**次。

之后,他做了一对薄胎对瓶。这对瓶不仅造型**一样,重量也丝毫不差,这在玉器史上绝无仅有,他也凭此获得了1990年中国百花奖设计创作一等奖。厂里给他升了两级工资,这在当时是破格的奖励。杨根连的作品频频在拍卖行拍卖。一块只值5到10元的玛瑙,被杨根连做成鼻烟壶,竟拍出了17万元的价格。“薄胎杨”、“壶王”等美誉由此而来。

十余年后,杨根连做的鼻烟壶连创玉器史上的六个**:青玉薄胎薄度**;青玉薄胎内刻外凸内凹**;青玉薄胎内画**;青玉薄胎对瓶**;鼻烟壶内挂双链**;用水胆制作鼻烟壶**。杨根连做的鼻烟壶,有壶壁薄得可以透见指纹、放在水中不沉等特点。在海外的拍卖会上,他的单件作品拍出了过百万的价格,成了中国同类玉器的*高价。

1993年,杨根连离开了北京玉器厂,开始潜心研究“金镶玉”。“金镶玉”器物只为帝王享用,民间少有流传,工艺失传已久。但经过多年钻研,他终于自己探索出了这种技艺手法。他还首次将“金镶玉”工艺应用在首饰上,并达到了金丝均匀,长期佩戴、摩挲也不跳丝的水平。

联系电话:023-62873158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68号3幢22-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渝B2-20120016 渝ICP备11000776号-1 北京动力在线为本站提供CDN加速服务

Copyright©2004-2021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叁壹伍捌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