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在滨江道附近一家商场一楼的“水晶坊”内看到,一般小的水晶粒价格为2元一粒,稍大点的一粒要5元至10元,价格稍贵的则要50元至80元一粒。
在本市河东区的某折扣店一楼,各种水晶饰品更是价格不菲,小小一块粉晶的售价要几百元,而大块的有内包物的水晶标价达千元以上。当记者进一步询价后,经营者表示,有的水晶制品可以打5折,有的则坚决不能划价。
都是水晶,怎么打折幅度的差异会这么大呢?记者不禁疑惑,这些水晶是真的吗?
对此问题,本市珠宝玉石协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其实水晶的级别很多,需要专业的知识和眼光才能准确辨别。“现在仿水晶饰品的做工越来越精细,几乎可以假乱真。”
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市场上的水晶制假包括玻璃仿品和养晶(一种人工生产的再生水晶)两种,一些商家经常使用的手段是,将真水晶和玻璃仿品、养晶混合销售。例如,一条项链中可能既有天然水晶又有玻璃仿品,商家如此一搭配,便会卖得高价。张冠李戴———换个名字就涨价
采访中,家住本市河西区的叶**告诉记者,日前她在网上购买了一串定价2000元、标注为“印度幽灵石”的珠链,但她很快发现,珠链经阳光一晒会逐渐褪色,并且开始出现磨痕和坑坑洼洼的斑点。于是,她将珠链拿到有关部门进行鉴定,鉴定结果为“成分为人造水晶,颜色是经过人工漂白、充填、注色而形成的”。
据一位从事珠宝鉴定的人士介绍,目前市场上珠宝饰品的名称标注十分混乱,有的将“石榴石”标注为“水晶”,把“水晶”标注为“幽灵石”,其原因在于后者的价格比前者更高,如果消费者不明就里,很容易上当。一位专门代理经营水晶饰品的人士也向记者透露,一些仿品被冠以一个漂亮的名字后,饰品价格可以涨到原来的3倍到5倍。“如‘奥地利水晶’,一般业内统一的市场定价不会低于每克80元,但它真名其实叫铅玻璃,价格也不高;再如‘马来玉’,每克价格在100元左右,但它其实就是染色的石英岩。”